Sunday, January 16, 2011

“年輕醫生太依賴機器”

(新加坡16日訊)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女兒李瑋玲批評時下年輕醫生診病時太過依賴機器,不愛自己動腦筋,動不動就叫病人做檢驗,害病人勞民傷財又傷身。

她說,老一輩的醫生主要是靠“望聞問切”的原始方法來診病,很少依賴機器。
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李瑋玲在《海峽時報星期刊》的專欄中說,很多美國醫生動不動就讓病人做太多不必要的檢驗,造成醫藥費高漲,也讓病人受到太多的輻射傷害。她說,以前的年代,檢驗機器不多,醫生往往是靠自己的功力,利用各種線索來引導他們進行診斷。
李瑋玲說,以前的醫生診病,70%是靠“問診”,即聽取病人敘述病情;15%是靠望診(觀察氣色),聞診(嗅吸味道)和觸診(觸摸按壓部位)。
厲害的醫生一般在經過“望聞問切”後,基本上已經對病人所患之病心中有數,最後15%才是靠儀器做輔助檢驗。

靠手指診出回腸套疊
李瑋玲在美國學醫時,單靠十根手指就正確診出一個小病人是回腸套疊,令美國醫生驚嘆不已,也對她刮目相看。
1982年,李瑋玲在麻州綜合醫院接受兒科培訓,有一次被召到急診部給一個“小兒驚風”而不省人事的嬰兒診病。
李瑋玲聽了嬰兒母親敘述的病發經過,認為嬰兒不是驚風造成不省人事,而是回腸套疊,痛到昏倒。

她說,凡是黃學文(她在國大醫學院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都會看得出那是回腸套疊。
李瑋玲接著用雙手觸摸和按壓嬰兒的腹部,確定那是回腸套疊,不是驚風。
沒想到,在場觀察她診病的一班兒科醫生,包括主任醫生都不信她的話,還笑她診斷驚風也要摸肚子。

在李瑋玲的力爭下,他們勉強同意給嬰兒照X光來確定是不是回腸套疊。
最終,X光檢驗證明李瑋玲的診斷是正確的。
李瑋玲在專欄中說,她慶幸自己在國大醫學院學醫時,有幸拜在“新加坡兒科之父”黃學文的門下,才能造福病人。

“現在,每當我看到年輕醫生效仿美國醫生,叫病人做很多檢驗時,我都會訓斥他們。

星洲日報/國際2011.01.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